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,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,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。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《隐私政策》

专题介绍| 多糖结合疫苗之关键多糖

2021-12-17

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B型嗜血杆菌(Hib)、脑膜炎球菌和肺炎链球菌都含有荚膜(capsule),并利用荚膜多糖制成疫苗,该壮举在人类抵御细菌感染战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基于1929年John Robbins和David Smith等人提出的细菌荚膜多糖(CPSs)结合载体蛋白可以增强免疫原性的理论,多糖结合疫苗概念产生。经过实验验证,多糖结合疫苗可有效诱导婴幼儿免疫,这一伟大创举影响之深远,以至于今天还在被广泛使用(Hib多糖结合疫苗1990年在美国上市,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1999年在英国上市,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000年在美国上市)。此外,科学家还通过代谢工程学将基因改造的大肠杆菌用于“生物偶联物(Bioconjugates),即荚膜多糖-载体蛋白复合体”的制造,这可大大降低结合疫苗的生产时间和成本,更有利于低收入国家对该类疫苗的应用。慨叹科学的伟大,为人类带来深远的福祉!多糖+载体蛋白=多糖结合疫苗;目前多款上市多糖结合疫苗都采用了该技术,但主要使用3种载体蛋白:破伤风类毒素(TT)、白喉类毒素(DT)和流感嗜血杆菌外膜蛋白。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2021.09.30获批的A群、C群血清群脑膜炎奈瑟球菌疫苗(流脑结合疫苗)即是以CRM197(白喉毒素无毒突变蛋白,无需进行甲醛脱毒处理)作为载体蛋白,疫苗安全性与有效性均得到提高。用于结合的多糖有众多的选择,韶远最新上架百种糖类结合体供广大医药研发人员筛选:更多糖类产品及定制需求请联系我们www.shao-yuan.com参考文献:医药速览《多糖+载体蛋白=多糖结合疫苗》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助力新药、新材料等研发,小试-中试-工业化生产一站式服务商